“流放岭南!” 虾仁因拒官被流放佩奇岛,乡亲父老被牵连而死,获得系统起兵伐明! “朱重八,我上早八!老子要把你的大明推翻了,别以为穿越者都要跪舔你!都要给你朱家打工!” 虾仁在岭南建立工业基地,发展火器进行航海…历数朱重八罪状!起兵北伐大明! 【朱重八十大罪状,其一,删改孟子民为贵之学说,独夫之心! 其二,爱民双标狗,贪官污吏杀之,而猪子猪孙害民冷眼旁观 ,还言爱民? ……】 就在虾仁以为能靠系统横扫大明时,没想到还有第二个穿越者………
第1章
【拒收脑子,防止小孩、僵尸误吞(高情商)】
【我知道就算不要脑子,也会有人不满意,所以懒得存(低情商)】
【本文特别说明,本文是真的造朱元璋的反,不是嘴上bb或者半路不造反了 ,猪脚也不是什么朱元璋流落街头的朱子朱孙,和所谓造反只是借着造反继承皇位的借口。而是最后猪脚会真的灭了大明再建新朝。】
在那片被云雾笼罩的大明深山腹地,隐藏着一个看似平凡无奇却充满异样的村庄。
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,斑驳地洒在青翠的田野上,给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几分温暖。
院子的一角,一张由粗粝原木制成的摇椅轻轻摇晃,少年虾仁正慵懒地躺在上面,手中拿着一把大蒲扇,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风,旁边散落着几本泛黄的小说和一碟切好的鲜果,他边吃边看,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惬意。
爽!太爽了!
“哎,这穿越的日子,虽说没了WiFi和空调,但胜在风景独好,生活悠闲啊。”虾仁心里暗自嘀咕,嘴里还嚼着一块甘甜多汁的桃子,汁水顺着嘴角滑落,他也不在意,直接用袖子一抹,继续沉浸在书中的世界。
回想起穿越前的自己,不过是21世纪一名普通的打工人,每天忙忙碌碌,为生活奔波。
有一天不知道那个出生司机偏偏不知死活故意别车在他的车前面。
本来吧,他晚上工作到九点就很怨气冲天了,这不知死活的司机还敢找事。
他一怒之下直接撞了上去,本来想着反正撞坏了对方全责。
不成想没注意撞的地方是大桥上,直接两个掉入大江之中同归于尽。
那次冲动之下的别车车祸,本以为只是生活的小插曲,却不料成了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。
醒来时,已身处这个完全陌生的明朝洪武年间,一个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历史尘埃的时代。
“老朱那家伙,听说对百官严得跟啥似的,动不动就砍头,我可不想掺和进去。”虾仁撇撇嘴,心里对那位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几分敬畏,但更多的是逃避。
众多的穿越者虾虾都不愿意在老朱手底下混,说诛杀你九族就杀,谁愿意跟他混啊。
众多虾都认为,那judy(朱棣)有大帝之资,给老朱当官还不如熬到Judy那时候呢。
但在他这个虾仁看来,与其卷入那复杂的朝政斗争,不如在这深山农场里种种田,看看书,享受一下古人所说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田园生活。
来到古代,非要认个主子吗?
或者说就算要推动古代的科技水平非要给皇帝打工吗?
与其这样还不如自私一点,大不了通过商业传播科技。
至于能不能传播成功那就另外说了。
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时,远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,打破了这份宁静。
虾仁抬头望去,只见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,肩上扛着锄头,满脸慈祥地向他走来。
“虾仁啊,又在看闲书呢?这日子倒是过得自在。”老者笑着打招呼,眼神里满是羡慕又恨铁不成钢。
这虾仁以前还想着怕他坐吃山空,没想到他给村里的许多方子来合作赚钱,没想到真的很赚钱。
很容易就让虾仁又躺上了,但他们受了虾仁的恩惠都不好说什么了。
“是啊,李伯,这可比我在现代打工强多了,至少不用996,还能随时吃水果看小说。”虾仁笑着回应,言语间透露出几分对现状的满足。
李伯闻言,虽然不知道他说的现代是什么,但他还是摇了摇头,笑道:“你这孩子,倒是懂得享福。不过,咱们虽在深山,也得时刻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,别忘了本分。”
坐吃山空要不得,人还是应该每天积攒一些积蓄才能更好。
虾仁闻言,心中一动,但随即又恢复了那份慵懒的笑容,心想:“本分?在这个时代,我的本分就是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平静生活吧。”
于是,他继续摇晃着椅子,扇着风,看着小说,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躺平时光。
就在虾仁悠哉游哉地享受着他的“山中皇帝”生活,啃着水果,翻着从不知哪个犄角旮旯翻出来的“古早穿越小说”时,一群深山里的村民跟被山精野怪追似的,呼哧带喘地冲进了他的小院,那架势,好像山外头正上演着“丧尸围城”呢。
“哎哟喂,虾仁,你还在这儿悠哉呢!快别看书了,咱得聊聊正事!”村长老李头一脸焦急,仿佛天塌下来都得虾仁去顶。
虾仁一脸懵圈,手里的桃子差点掉地上:“啥?我这不是在忙正事嘛,享受生活啊!咋了,山外头开唱大戏了?”
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解释,原来啊,最近山外风云变幻,江西贵溪那旮旯出了档子大事儿。
说是有个夏伯启和他侄子,俩人铁了心要当元朝的“忠实粉丝”,死活不愿给咱大明朝的朱皇帝打工。
结果你猜怎么着?这俩哥们儿一合计,咔嚓咔嚓,自己把左手大拇指给剁了,说是“断指明志”,绝了当官的念想。
“结果呢?结果呢?”虾仁听得津津有味,跟听评书似的。
“结果?嘿,朱元璋那暴脾气能忍?直接龙颜大怒,下令把他们俩的脑袋搬了家,还连带着把全家老少都给‘打包处理’了,那叫一个惨啊!”村民小张边说边摇头,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一切。
虾仁一听,手里的桃子不香了,小说也不看了,直接开启了吐槽模式:“我说这老朱啊,人家不愿做官是自由,你老人家至于这么狠吗?逼得人家自残不说,还整个满门抄斩,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啊!这不摆明了告诉大伙儿,要么乖乖听话,要么就等着‘领盒饭’嘛!”
村民们一听,纷纷点头附和,小院里顿时充满了对老朱“独特”治国方式的各种调侃和吐槽。
虾仁更是越说越来劲,仿佛自己成了这深山里的“时事评论家”,只不过评论的内容嘛,多少带点荒诞色彩,让人听了既想笑又感慨。
这时候,村里的大喇叭李大婶突然插话进来,那声音洪亮得仿佛能直接穿透云层,让山里的鸟儿都吓得多飞了几圈:“哎哟,你们还记不记得苏州那俩才子,姚润和王谟啊?
俩人也是倔脾气,死活不愿意给朱元璋打工,结果嘛,‘咔嚓’一下,也是全家总动员去了阎王殿报道,连带着家当都被充了公。”
虾仁一听,眼睛瞪得比手里的桃子还大,差点没把自己噎着:“哟呵,这老朱还真是‘一视同仁’啊,文化人都不放过。我说,他是不是觉得自个儿是文曲星下凡,看谁不顺眼就得‘下凡’收拾一番?”
果然啊,在老朱手底下当官太危险了,不愿意当官也是一种罪。
前面的还能说清除余孽呢,这次人家就想舒舒服服过自己小日子,老朱不愿意就杀了,这也太狠了。
旁边的小王子(其实是个村里的小伙子,因为长得清秀被大家这么叫)接过话茬,一脸神秘地说:“更绝的还在后头呢!你们听说那个‘铲头会’没?老朱皇帝对那些躲进寺庙,想装和尚道士逃避现实的元朝遗民,那是恨得牙痒痒。
他老人家灵机一动,想了个绝妙的法子——找了几十号人,挖了个大泥坑,把这些个‘顽固分子’脑袋朝上埋进去,然后就跟开联欢会似的,拿起大斧头,‘砰砰砰’,一斧子下去,好几颗脑袋齐刷刷飞上天,那场面,啧啧,比过年杀猪还热闹!”(1)
虾仁听得目瞪口呆,手里的扇子都忘了摇,水果也忘了吃:“这……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‘砍头大会’啊!老朱这创意,我算是服了,简直是‘脑洞大开’的鼻祖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‘铲头会’听起来怎么这么像村里小孩玩的泥巴游戏升级版呢?”
老朱就是老朱啊,果然是正儿八经的农村孩子出身,当了皇帝玩的还是和以前一样的。
“哈哈哈哈哈哈”众人一听,顿时哄堂大笑,连原本紧张的气氛都被这股子荒诞劲儿冲得烟消云散了。
反正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,根本就牵扯不到他们身上。
朱皇帝这次残暴是残暴,但是对于农民他还是很宽容的,那税收可比元朝少了不止一点啊。
而虾仁也不认为自己是读书人,打穿越起,他就自小生活在这个村里,就没有出去考过一点功名。
读书人遭殃,关他什么虾仁什么事情啊?
但虾仁不知道的是,在南京城的朱元璋已经对读书人不愿做官感到了震怒。
(1)出自明朝吕毖编写的书籍《明朝小史》记载:帝既得天下,恶胜国顽民,窜入缁流,乃聚数十人,掘一泥坑,特露其顶,而用大斧削之。一削去头数颗,名曰“铲头会”。
第2章
在打天下的漫长征途中,朱元璋深谙“得士者得天下”的道理,对知识分子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
他慧眼识珠,善于招揽并委以重任那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,这一策略无疑成为了他最终成功的关键砝码之一。
建国前夕,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总是毕恭毕敬,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尊重。
然而,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,稳固江山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,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显著的转变。
昔日的热情与尊重似乎被权力的威严所取代,知识分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变化。
一日,捷报如飞鸽传书般抵达南京城,元帝那曾经不可一世的身影,如今已如丧家之犬般北逃,而那象征着元朝威严的皇子买的里八剌,竟也被俘虏至此,成了新朝胜利的见证。
那一日,阳光似乎比往常更加明媚,照耀着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连天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喜讯欢呼。
街道上,人们三五成群,议论纷纷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。
就在这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,只见一名信使骑着快马,风尘仆仆地冲进城中,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封的捷报,仿佛怀揣着整个天下的喜讯。
他直奔皇宫而去,沿途的百姓纷纷投来好奇与期待的目光。
“快看啊!是捷报!元帝跑了,买的里八剌也被抓来了!”消息不胫而走,迅速在人群中传开,如同一股暖流,瞬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。
在皇宫内,朱元璋正与众位将领商议军情,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喧哗声,眉头不禁微微一皱。这时,一名侍卫匆匆进来,单膝跪地,高声禀报:“启禀圣上,飞鸽传书,元顺帝已北逃,皇子买的里八剌已被我军俘虏,现正押解回京途中!”
朱元璋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,但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沉稳。
他站起身,缓缓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天际线,沉声道:“好!此乃天助我也!传令下去,全城欢庆三日,以贺此大捷!”
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南京城,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,敲锣打鼓,燃放烟花爆竹,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。
刘基也被这喜庆的氛围所感染,他走出书房,来到院中,只见一群群身着节日盛装的百姓,正兴高采烈地庆祝着。
“刘大人,您也出来看热闹啊?”一位熟识的官员走过来,笑着跟刘基打招呼。
刘基微微一笑,点头回应:“是啊,这等喜事,怎能错过?元顺帝北逃,买的里八剌被俘,实乃我大明之福啊!”
“说得是啊!”官员感慨道,“想当年,元朝何等威风,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,真是世事无常啊!”
刘基闻言,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随着元朝的覆灭,自己作为曾在元朝任职的官员,其身份地位也变得更加微妙。
但他很快便将这些杂念抛诸脑后,毕竟,眼前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。
于是,他拉着那位官员的手,笑道:“走,咱们也去凑凑热闹,让这喜庆的氛围再浓烈一些吧!”说着,两人便一同融入了欢庆的人群之中,共同见证着这个新时代的到来。
………
这消息一出,整个南京城沸腾了,尤其是那些跟随朱元璋一路走来的开国元勋们,更是喜不自胜,仿佛看到了多年奋斗的果实终于挂满枝头。
刘基也不例外,他那张平日里总是沉思的脸庞,此刻也难得地绽放出了笑容。他拉着身旁的汤和,兴奋地说:“汤兄,你看到了吗?这一天终于到来了!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!”
汤和拍了拍刘基的肩膀,笑道:“是啊,伯温兄,你的智谋功不可没,这天下,有你一份功劳!”
受到这份喜悦的鼓舞,刘基决定要用自己的笔,记录下这一刻的辉煌。
他回到自己的书房,文思如泉涌,笔尖在纸上跳跃,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喜悦与自豪。
他写道:“自元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而我主朱元璋,以仁德之师,横扫六合,今日皇子被擒,实乃天意也……”
然而,正当刘基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时,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一名侍从匆匆进来,手中拿着一道刚刚颁布的诏书,神色凝重地说:“刘大人,这是皇上刚下的旨意,请您过目。”
刘基接过诏书,只见上面赫然写着:“因命礼部榜示:凡北方捷至,尝仕元者不许称贺。”这短短的一句话,如同晴天霹雳,让刘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他抬头望向侍从,声音微微颤抖地问:“这是何意?为何如此?”
侍从低头不语,只是轻轻摇了摇头。刘基心中五味杂陈,这是朱元璋对他过去身份的忌讳。他苦笑一声,将手中的祝捷文章缓缓放下,自言自语道:“罢了,罢了,这文章,怕是再也送不出去了。”
那一刻,刘基仿佛看到了自己与朱元璋之间,因为这道诏书而悄然裂开的一道缝隙。
无论自己如何努力,都无法抹去那段在元朝任职的过去。
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,或许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在那日黄昏,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洒在南京城,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。
东阁侧室内,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屏风之后,手中把玩着一串精致的玉珠,眼神深邃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国家大事,又似乎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。
这时,门外传来一阵沉稳而略显沉重的脚步声,每一步都踏得实实在在,如同那人的性格一般,不卑不亢。
朱元璋微微抬眉,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冷淡:“谁?”
屏风之外,危素停下了脚步,他身穿一袭朴素的官服,虽已年过半百,但精神矍铄,眼中闪烁着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畏。他恭敬地答道:“回禀皇上,老臣危素。”那声音里,既有对过去的自豪,也有对现状的谦卑。
然而,朱元璋听后,眉头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。
他放下手中的玉珠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,那笑容中既有对危素过往忠义的认可,又夹杂着一丝不易言说的情绪。
想当初这个人还要为大元投井自杀呢!
为了笼络大元之中如刘伯温这样的人心,他朱元璋将他救下许以高官厚禄。
如今大明江山已固,他已经没有用了!
如今看来,这个什么危素倒是有些虚伪了,当初他若是执意自杀,自己也拦不住啊!
或者说怎么自己优待他就不自杀了呢?
他故意提高了几分音量,带着几分戏谑和讽刺:“哦?我只道是文天祥来了呢!”
想当初文天祥都被元朝开出来丞相职位还不是一样拒绝了。
你危素怎么就半推半就接受了呢?我都没有开到丞相职位呢。
这句话一出,屏风外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。危素闻言,心头不禁一紧文天祥在民间乃至士人阶层中的崇高地位,那是忠贞不渝、宁死不屈的象征。
而自己,虽也曾有过投井以表忠贞之举,但终究未能如文天祥那般壮烈。
如今在朱元璋口中与文天祥相提并论,却是以一种近乎嘲讽的方式,这让他不禁感到一阵寒意。
但危素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,他很快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或不满。
他深吸一口气,再次躬身行礼,声音更加坚定而诚恳:“皇上言重了,老臣愧不敢当。文天祥大人乃千古忠臣之典范,老臣虽愚钝,但亦愿效仿其忠贞之心,为皇上、为大明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朱元璋闻言,沉默片刻,似乎在审视着危素的表情,又似乎在衡量着他话中的真意。
最终,他轻轻一笑:“呵呵....................”
当初千金买马骨,现在倒是嫌贵了。
笑罢,朱元璋挥了挥手,示意危素可以退下了。
危素浑身寒意缓缓退下·。